查古籍
〔害〕气味辛温,能耗真气。凡中气虚,气不归元,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陈皮,消伐太峻,不宜滥用。
〔利〕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止嗽定呕清痰,理气和中妙品。留白补胃偏宜,去白疏通专掌。化州陈皮,苦能泄气,又能燥湿,辛能散气,温能和气,同补气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橘络辛温,宣气通络,治络用为引经,酒炒用。橘红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
〔修治〕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去白名橘红,痰嗽童便浸晒,痰积姜汁拌,入下焦盐水炒济,和蜜炙。去红曰橘白,疏通滞气,盐水炒用。化州陈皮,消痰甚灵,真者绝少,无非柚皮而已。橘皮下气行痰,橘肉生痰聚气,一物也,而相反如此。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络,其味苦辛。
柑皮纹粗色黄而浓,内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浓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则不差矣。柑皮犹可用,柚皮则悬绝矣。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害〕气味辛温,能耗真气。凡中气虚,气不归元,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陈皮,消伐太峻,不宜滥用。
〔利〕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止嗽定呕清痰,理气和中妙品。留白补胃偏宜,去白疏通专掌。化州陈皮,苦能泄气,又能燥湿,辛能散气,温能和气,同补气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橘络辛温,宣气通络,治络用为引经,酒炒用。橘红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
〔修治〕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去白名橘红,痰嗽童便浸晒,痰积姜汁拌,入下焦盐水炒济,和蜜炙。去红曰橘白,疏通滞气,盐水炒用。化州陈皮,消痰甚灵,真者绝少,无非柚皮而已。橘皮下气行痰,橘肉生痰聚气,一物也,而相反如此。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络,其味苦辛。
柑皮纹粗色黄而浓,内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浓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则不差矣。柑皮犹可用,柚皮则悬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