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冻烂肿疮

    论曰经络气血,得热则淖泽,得寒则凝涩,冬时严寒,气血凝聚不流,则皮肉不温,瘃冻赤,肿痛而成疮,轻则溃烂,重则损坏肢节也。

    治大人小儿,冻手皴裂成疮。白蔹散方

    白蔹末(三分) 白芨末(半两) 油麻(二合生捣)

    上三味,用蒸莱菔一个烂研,与药拌匀,以酒调成膏,先以童子小便洗疮涂之。

    治冻烂。猪蹄膏方

    猪后悬蹄

    上一味,至夜半时烧为灰研细,以猪脂和敷之。

    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雉脑膏方

    雄雉脑(一枚捣烂) 黄蜡(与脑等分) 清油(比蜡减半)

    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

    治冻疮、手足指欲堕,及耳欲落。柏叶膏方

    柏叶(炙干为末四两) 杏仁(去皮研四十粒) 头发(一拳大) 盐(研半两) 乳香(研一分) 黄蜡(一两) 油(一升)

    上七味,先煎油沸,次下五味药,以发销尽为度,次下黄蜡搅匀,瓷器中收,先以热小便洗疮,以绵 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包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洗一换,如疮渐瘥,即三四日一换。

    治冬月寒冻,面目手足肉裂。蜀椒汤洗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 白芷 防风(去叉) 盐(各一分) 芎 (三分)

    上五味锉碎,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洗,冷即再暖频洗。

    治寒冻肿痒。羊肉汤洗方

    羊肉 葱(并细切各半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温洗,日三两度。

    又方:葱叶(一握细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洗,日三两度。

    治寒冻足跟,开裂血出疼痛。牛胶散方

    牛皮胶(烧灰)

    上一味,细研为末,以唾调涂之。

    治手足冻疮肿烂。车膏涂方

    车膏

    上一味,熬令热,涂疮上,又以羊脂和蜜,熬匀涂敷,日三两上。

    又方:冬瓜藤(半斤细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汁浸洗,日三两次。

    又方:赤小豆(半升)

    上一味,煮汁,热浸洗疮,日三五次。

    治手足生逆胪,及被冻,瘃损痛疼。真珠散方

    真珠末(一分) 干姜末(半分)

    上二味,和匀,涂敷疮上,日三五度。

    又方:蜀椒(五两拣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至四升,去滓乘温渍瘃痛处,冷即将椒滓再温,根据前渍之,以瘥为度。

    治人足无冬夏常皱裂,名曰尸脚。方

    鸡粪(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乘温渍脚,冷即易用,以瘥为度。

    又方:咸齑汁(三升)

    上一味,热暖浸洗,日三两次。

    治寒冻手足破裂。松叶汤洗方

    松叶(一斤)

    上一味,烂捣,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和滓温洗。

    又方:生姜(拍碎二两)

    上一味,用淘饭饮三升,和煎至二升,乘热熏洗患处,日三五度。

    又方:茄子根(半斤锉碎)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至四升,去滓温洗疮上,日三五度。

    又方:白饧(五两)

    上一味,细研烧灰,敷疮上,日三五度。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