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消肾

    论曰消肾者。由少服石药,房室过度。精血虚竭。石势孤立,肾水燥涸。渴引水浆。下输膀胱。小便利多,腿胫消瘦。骨节酸疼,故名消肾。

    治消肾脚胫瘦细,小便数。或赤似血色,脏腑虚冷者。宜服地黄汤方

    熟干地黄(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 甘草(炙) 蒺藜子(炒去角各半两) 干姜(炮一两) 桂(去粗皮) 续断(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治消肾干渴。小便多。羸瘦少力。黄 饮方

    黄 (锉) 杜仲(去粗皮炙锉) 山茱萸 人参 知母(切焙各二两) 龙骨(碎三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枣一枚劈,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二治消肾小便数。阿胶汤方

    阿胶(炙燥) 干姜(炮各一两) 远志(去心四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人参(各一两)

    上七味。 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消肾。多渴小便数。宣补丸方

    黄 (锉) 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去黑皮锉) 人参 甘草(炙) 黄连(去须) 知母(切焙各三两) 熟干地黄(锉) 石膏(研各六两) 肉苁蓉(酒浸薄切焙干四两)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为末三两)

    上一十二味,除菟丝子外。捣为末和匀,用牛胆汁三合。并炼蜜同和为剂,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茅根汤下,不拘时。

    治消肾,自腰以下。瘦弱无力,小便数或不禁。山茱萸丸方

    山茱萸(一两) 黄 (细锉) 杜仲(去粗皮炙锉)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各一两半) 桂(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黄 汤下。日三服。

    治消肾,身体羸瘦。小便频数。人参丸方

    人参(三分) 鹿茸(去毛酒炙一两) 黄 (锉三分) 栝蒌根(一两) 桑螵蛸(炙一两) 杜仲(去粗皮炙锉三分) 鸡 (四枚炙) 山茱萸(三分) 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别捣为末

    上九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枣汤下。日三服。

    治消肾。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疼。小便多。金银箔丸方

    金箔 银箔(各一百片细研) 泽泻(一两半) 天门冬(去心焙) 肉苁蓉(酒浸一宿薄切(去须四两)姜(炮各一两半) 丹砂

    上一十五味,除别研外。捣罗为细末,再研匀。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粟米饮下,不拘时。

    治消肾,小便白浊如凝脂,形体羸瘦。磁石汤方

    磁石(六两别捣如米粒分为二十帖每煎时取一帖绵裹) 黄 (细锉) 杜仲(去粗皮炙锉) 人参 五味子(各一两半) 熟干地黄(焙二两)

    上六味,除磁石外。粗捣筛。分为二十帖,每帖先用水三盏。羊肾一只,切作四片。去筋膜,与磁石一帖。同煎至二盏。去磁石羊肾,下药末。更同煎至一盏半。去滓温分两服。

    治消肾,小便白浊如凝脂,弱无力。肾沥汤方

    白羊肾(一具去脂膜切四片) 黄 (细锉) 熟干地黄 杜仲(去粗皮炙锉) 五味子人

    上七味,除羊肾外。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三盏,先煮肾至二盏。去肾入药。再煎至二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消肾渴燥。磁石饮方

    磁石(三两)

    上一味,粗捣筛。如米粒大,分作十帖。每服一帖,用水一碗。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三消病。小便频数。皮燥毛焦。饮食虽多。肌肉消瘦。渴燥引饮。丹砂散方

    丹砂(研水飞) 黄连(去须) 铁粉(研) 栝蒌(各一两一分) 赤石脂 芦荟(研)龙齿炙) 鸡 (五

    上一十四味。除别研外。捣罗为散。再和匀。每服二钱匕。煎小麦汤调下。日三服。

    治消肾,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参附汤方

    人参 附子(炮裂去皮脐) 青黛(各半两)

    上三味。 咀如麻豆,每服二钱匕。水一盏,楮叶一片切。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志聪
  • 作者: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