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寒热往来

    论曰寒热往来者,阴阳虚实更胜也。夫阴实生内寒,阳虚生外寒,皆为阴胜阳,阳实生外热,阴虚生内热,皆为阳胜阴,阴阳相胜,故寒热互作而往来。治法宜使阴阳和平,气无相胜,则病可愈。

    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口苦,上气咳嗽。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一两半) 五味子 桔梗(炒) 熟干地黄(焙) 白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 紫菀(去苗) 人参 地骨皮 黄 (锉) 白术 桂(去粗皮) 牡蛎(研粉各一两) 半夏(去滑汤洗七遍)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劈破,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寒热往来,久成痨瘵。地骨皮汤方

    地骨皮 知母(焙)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鳖甲(去裙 醋炙三分) 赤茯苓(去黑

    上七味。粗捣筛,分为五帖,每帖以水三盏,煎取一盏,下地黄汁一合,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温二服,食后良久,相继服,日一帖。

    治寒热似疟。桔梗汤方

    桔梗(锉炒一两) 甘草(炙半两) 知母(焙半两) 柴胡(去苗一两半) 大黄(锉炒半两) 鳖甲(去裙

    上六味。锉如麻豆,分为六帖,每帖用童子小便二盏,葱白三茎,豉半合浸食顷,煎取一盏去滓,食后分温二服,日一帖。

    治寒热乍进乍退。虎骨汤方

    虎骨汤(一两酒炙为末) 甘草(炙一分) 知母(焙半两) 葱白(七茎) 鳖甲(去裙醋炙半两) 豉

    上六味。细锉如麻豆,用水三盏,煎取二盏,下童子小便半盏,和煎数沸去滓,食后良久分温三服。

    治寒热不能饮食,羸瘦少力。黄 汤方

    黄 (锉二两)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柴胡(去苗) 当归(切焙各半两)白术(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炙半两) 枳壳(半两去瓤麸炒) 桔梗(锉炒半两)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劈破,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