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论辩证广注》 (陶氏)柴胡双解饮

    治少阳胆经受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来弦数。属半表半里。宜和解。此经胆无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止有小柴胡一汤随病加减。再无别汤。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陈皮芍药(近本上七味。无分两)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槌法。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温服。

    琥按上方。即仲景小柴胡汤内。加陈皮芍药也。方后入生艾汁三匙者。以生艾气温味苦辛。肘后方用以治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故陶氏加之耳。若云。加入上汤中。如杀车槌之有力。此亦甚形其功。吾不信也。

    附陶氏加减法本经证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本经呕者。入姜汁。竹茹。胁痛。加青皮。痰多。加瓜蒌仁贝母(愚以贝母力缓。不如改用枳实。)寒热往来似疟者。加桂枝。渴者加天花粉。知母。去半夏。齿燥无津液。加石膏。嗽者。加五味。金沸草。

    (愚以五味宜用南产黄色者。)坏证。加鳖甲。本经证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府证。虽满闷。尚为在表。只须小柴胡。加枳桔。未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妙如神。虚烦。类伤寒证。本方加竹叶。炒粳米。(愚以方中。无石膏粳米。不须加也。)本经与阳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药如拾芥。(言不须多用也。)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男子热入血室。加生地黄(愚按血室义。已见前小柴胡附例之后。即血海也。男子妇人皆有之。但男子之血。不能充于血室。血不充。则不盈。不盈。亦不去也。不去则血无所亏。无所亏。则热亦不能入。所以在男子。从无热入血室之证。今陶氏不读书。

    不明理。止知男子之身。亦有血室。因取巧而造立病名。令人喷饭。)老弱人伤寒无表证。其热胜者。本方加大黄甚者。加芒硝。

    (琥)总按上古今诸名家。治少阳病方论。实与仲景之旨互相参合者。医人不可以不知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