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论辩证广注》 (千金)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黄芩芍药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脉沉实者。以豉丸下之。

    琥按上主治云。伤寒温病。可见温病。亦伤寒之类。且也。温病为热伤寒。亦非寒也。其证当壮热不解。而无汗方可投此汤。为辛甘发散之剂。汤中用黄芩者。以苦寒泄其热也。用芍药者。以酸寒敛其阴也。温热病为阳气过旺。阴气已微。不用芍药黄芩。势必至热甚。烦冤。而重阳将狂矣。大抵此方。专主肺胃二经大热药也。若胃府实者。宜去甘草大枣。故上方后云。发汗脉沉实者。宜以豉丸下之。脉沉实者。邪传里而胃家实也。又按上方即仲景葛根汤方。去姜桂而加黄芩也。以姜桂性辛热。惟冬月正伤寒宜用。故去之。黄芩性苦寒。大能除四时温热。故加之。

    又治时气。三四日不解。有解肌升麻汤。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