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纲】仲景曰。太阳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目】魏荔彤曰。烧针令汗。其人阴必素虚。则火邪易入。其人阳必素虚。则汗易出。今汗出。
阳愈虚矣。其虚者。以阳性浮而易升于上。故阴得动于下。于是乘针孔风寒一入。起核发赤而肾家阴邪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势直犯天君。如豚忽奔。岂不危哉。崇明何氏云。奔豚一症。乃寒邪从针孔入。风邪不能外出。直犯太阳本府。引动肾中素有阴寒。因发而上冲。亦似有理。
杨士瀛曰。夫奔豚者。如豕突之状。气从少腹上冲心而痛。凡作奔豚者。其气在脐下。筑然而动也。宜茯苓大枣汤。或理中汤去术加桂。痛甚。加吴萸亦佳。烧针条。用桂枝加桂汤。若痛甚。
手足厥逆。当归四逆汤加桂、萸。惟桂大能泄奔豚。凡药中不可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