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论》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咸平,熬) 泽泻(咸寒) 栝蒌根(苦寒) 蜀漆(辛平,洗,去腥) 葶苈(苦寒,熬) 商陆根(熬,辛酸,咸平) 海藻(咸寒,洗去咸) 以上各等分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