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备要》 川椒

    作者: 汪昂

    宣,散寒湿,燥,补火

    辛热纯阳。入肺,发汗散寒,治风寒咳嗽。入脾,暖胃燥湿,消食除胀,治心腹冷痛、吐泻 痢、痰饮水肿(《千金方》有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生椒择净,帛裹着丸囊,浓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取消瘥。梅师用桂末涂亦良);入右肾命门,补火,治肾气上逆(能下行导火归元。每日吞三十粒,大能温补下焦),阳衰溲数、阴汗泄精(下焦虚寒)。坚齿明目,破血通经,除症安蛔(虫见椒则伏。仲景蛔厥乌梅丸用之。凡虫嚼腹痛者,面白唇红,时发时止)。杀鬼疰、虫、鱼毒(最杀劳虫。危氏神授丸。川椒炒出汗,为末,米饮下三钱。

    有人病传尸劳,遇异人传此方,服至二斤,吐出虫如蛇而安)。肺、胃素热者忌服(丹溪曰∶食椒既久,则火自水中生,多被其毒也)。秦产名秦椒,俗名花椒,实稍大;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闭口者杀人,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入肾)。使杏仁。畏款冬、防风、附子、雄黄、麻仁、凉水(椒乃玉衡星之精,辟疫伏邪,故岁旦饮椒柏酒)。

    子,名椒目,苦辛。专行水道,不行谷道。能治水臌,除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