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备要》 吴茱萸

    作者: 汪昂

    燥,去风寒湿,宣,下气开郁

    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足太阴(脾)血分,少阴、厥阴(肾、肝)气分(其气燥,故专入肝而旁及脾、肾)。润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去痰杀虫,开腠理,逐风寒。

    治厥阴头痛(仲景用吴茱萸汤),阴毒腹痛(痛在小腹),呕逆吞酸(俗名醋心。亦有吐酸者,宜降火清痰,用吴萸作响导。蔡中丞苦痰饮,率十日一发,头痛背寒,呕酸不食。得一方,茯苓、吴萸汤泡七次,等分,蜜丸,名吴仙丹。前、后痰方无此者),痞满噎膈(胃冷)。食积泻痢,血痹阴疝,痔疾肠风,香港脚水肿,口舌生疮(为末,醋调贴足心,过夜便愈,能引热下行),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宜此主之)。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段成式言∶椒性善下,吴萸性上,似不尽然。寇宗 曰∶此物下气甚速。东垣曰∶浊阴不降,厥气上逆,膈塞胀满,非吴萸不可治也。昂按∶吴萸辛热,故性上。气味俱浓,故善降),利大肠壅气(故治肠风痔痢),下产后余血(故产后必用之)。然走气动火,昏目发疮,血虚有火者禁用。

    陈者良。泡去苦烈汁用(须泡数次)。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恶丹参、硝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