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