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伤寒脉伏是何缘.阳极如阴大汗全.更有夹阴沉伏见.须投姜附灸关元.伤寒一手脉沉曰单伏.两手脉沉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冷.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伤寒脉伏是何缘.阳极如阴大汗全.更有夹阴沉伏见.须投姜附灸关元.伤寒一手脉沉曰单伏.两手脉沉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冷.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