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中风,而口苦咽干,是有少阳证,腹满,是有太阴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脉证又与伤寒太阳中风大青龙证相似。此在阳明,腑热外蒸,应当汗出而脉缓,乃脉紧而恶寒者,是卫气外敛,胃家阳虚而不能发也。外有甲木之克,里有太阴之侵,而经腑双郁,不得发越,阳明至此,困惫极矣。若复下之,则遂成太阴之证,腹满而小便难也。法详下章猪苓汤一段。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中风,而口苦咽干,是有少阳证,腹满,是有太阴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脉证又与伤寒太阳中风大青龙证相似。此在阳明,腑热外蒸,应当汗出而脉缓,乃脉紧而恶寒者,是卫气外敛,胃家阳虚而不能发也。外有甲木之克,里有太阴之侵,而经腑双郁,不得发越,阳明至此,困惫极矣。若复下之,则遂成太阴之证,腹满而小便难也。法详下章猪苓汤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