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紧为寒脉,伤寒则脉紧,以寒性闭藏而不发也。冬时寒盛,水冰地坼,脉紧之义也。肾主蛰藏,故尺脉沉紧。及关而浮,紧变为弦,便是春木发生之象。弦虽按之不移,然紧中带浮,已非沉紧之形如转索之不息者矣,上章紧之浮名也,具此弦意。尺本沉紧,而忽然滑者,则不专于沉,兼有浮升之状,是弦见于尺,弦应在关,而见于尺者,木欲升而不能升也,故名滑而不名弦。及其渐升于关,则阴阳相半,浮紧两平,不曰紧曰滑,直名曰弦矣。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紧为寒脉,伤寒则脉紧,以寒性闭藏而不发也。冬时寒盛,水冰地坼,脉紧之义也。肾主蛰藏,故尺脉沉紧。及关而浮,紧变为弦,便是春木发生之象。弦虽按之不移,然紧中带浮,已非沉紧之形如转索之不息者矣,上章紧之浮名也,具此弦意。尺本沉紧,而忽然滑者,则不专于沉,兼有浮升之状,是弦见于尺,弦应在关,而见于尺者,木欲升而不能升也,故名滑而不名弦。及其渐升于关,则阴阳相半,浮紧两平,不曰紧曰滑,直名曰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