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总病论》 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后

    作者: 庞安石

    郡中藏书家,所谓朱奂文游者,余犹及见其人,家多书。以老故,大半散去,最后一单中有庞安常《伤寒总病论》,亦第与群籍并出。主人不以为宋刻,估人之买者,亦未知为宋刻也。HT 置坊间,有识者过而识之,以青蚨五星易归。自是我辈之好言收藏者,皆争相购矣。是书先至小读书堆顾抱冲家,既而五砚楼袁寿 知之,余亦知之。因寿 先与议易,故归之。抱冲先见是书,遂先录其副。抱冲所录,余未之见,见其友人施君少谷手录本。少谷时在抱冲家教其子弟习书法,故见而借抄,抄毕,原书归寿 ,余从之倩工影钞一本。统而计之,宋刻一,影宋刻者,抱冲、少谷与余有三矣。厥后余与寿 以影钞易宋刻,是书遂为百宋一廛中物。年来力绌,举而赠诸艺芸书舍,不意寿 之影钞者,亦于其身后展转归艺芸,于是刻与钞尽为他人所有,余则一无所有矣。刻洪氏《集验方》之冬,余忽得一梦,有人谓余∶何不再刻庞《伤寒》?醒而异之,遂商诸艺芸,思借钞入刻,奈艺芸不允让影钞付梓,而允借宋刻备校。适少谷哲嗣稻香,欣然掇赠其先人手泽付诸剞劂,于是复以宋刻较影钞,而知少谷之影钞为功不小也。三卷三十三叶,唯少谷影钞本有之,余本都缺。想少谷钞后,抱冲始钞,钞时偶失之。自是宋刻缺此叶,已后影钞本皆失之。非余之重刻,不知宋刻缺此叶;非少谷之影钞,不知宋刻之原未缺此叶也。书之经人拆散传录,其弊有如此者,不可不警也。其中五卷十五叶,宋本缺,惟薛性天家钞本有之,字迹行款与原本殊,未知何据。后见抱冲所钞者中亦有此叶,谓是从王宇泰活字本补入。今余复刻,据薛本补,据顾本校,存其异同可耳。宋刻不无误处,余复借张莳塘家藏钞本,薛性天家藏钞本、顾容安家藏钞本,虽未知其同出一源与否,而字有异同,悉为标出。可从者,或改正文以就之;未敢信者,或存校语以参之。余友张君 庵,素谙医理,共相参订,以定校勘数十条。其任检阅而草创者,余长孙美 之力也。是书自王宇泰活字印行之后,未见重梓,即王本相传,止有二百部,故行世绝少。余侄曾有之,为友人借去被焚,故未及一校为憾。朋好中皆想望是书,渴欲一见,故命工梓行。至于是书之深奥,昔安常友人苏、黄两公已详言之,不复丐当代名流之儒医兼通者赘一言已。

    道光癸未仲春黄丕烈识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龚廷贤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东轩居士
  •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