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心法要诀》 温病、热病

    作者: 吴谦

    冬伤于寒春病温,夏日热病早亏阴,脉浮头疼发热渴,不恶寒兮是所因。无汗河间两解法,有汗清下早当寻,失治昏狂诸热至,无证随经以意神。

    【注】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冬伤于寒,谓冬伤正令微寒未即病也。早亏阴,谓冬不藏精之人,或辛苦之人,汗出内外失其固密,在冬则早已损伤肾藏阴气,阳热独治,所以至春一感微邪,即引内热,炎炎之势,不能已矣。故病而即渴不恶寒也。初病无汗有表证者,从刘完素两解汤治法可也。有汗内热盛者,或清或攻,急泻其阳而救其阴,若因循失治,昏狂诸热证至,则缓不及事也。无证,谓表里无证,当随六经以意消息治之,自可通神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