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太阳阴邪有水气,伤寒无汗热烘烘,主证干呕咳微喘,外发内散小青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除麻共入苓,噎麻易附喘加杏,渴加花粉减半平。
【注】太阳阴邪有水气,谓太阳伤寒表不解,发热无汗,兼有干呕而咳微喘,饮病之主证,宜以小青龙汤,外发寒邪,内散寒饮,则可愈也。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或噎、或喘、或渴,此饮病或有之证,亦以小青龙汤主之。小便不利,少腹满,是水停下焦,大便下利,是水走大肠,俱除麻黄,共入茯苓,专渗利也。噎为内寒之甚,以麻黄易附子,散内寒也。喘气上逆,加杏仁以降逆也。渴加花粉,减去半夏,以避燥生津也。
详太阳下编。
《儒门事亲》(公元 1228 年? )金.张从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张治疗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凉,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长处。
太阳阴邪有水气,伤寒无汗热烘烘,主证干呕咳微喘,外发内散小青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除麻共入苓,噎麻易附喘加杏,渴加花粉减半平。
【注】太阳阴邪有水气,谓太阳伤寒表不解,发热无汗,兼有干呕而咳微喘,饮病之主证,宜以小青龙汤,外发寒邪,内散寒饮,则可愈也。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或噎、或喘、或渴,此饮病或有之证,亦以小青龙汤主之。小便不利,少腹满,是水停下焦,大便下利,是水走大肠,俱除麻黄,共入茯苓,专渗利也。噎为内寒之甚,以麻黄易附子,散内寒也。喘气上逆,加杏仁以降逆也。渴加花粉,减去半夏,以避燥生津也。
详太阳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