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心法要诀》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作者: 吴谦

    发热无时热翕翕,炊笼腾越热蒸蒸,表热尿白里热赤,外需麻桂内凉承,燥干烦渴为阳热,厥利外热属阴经,阳热宜清白虎辈,阴热四逆与白通。

    【注】发热无时热翕翕,谓发热无休止之时,若合羽外覆之表热也。炊笼腾越热蒸蒸,谓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之里热也。表热,热不在里,故尿白也;里热,故尿赤也。外需麻桂,谓表热无汗宜麻黄汤,有汗宜桂枝汤。内凉承,谓里热轻者宜凉膈散,重者宜三承气汤。发热兼口燥、舌干、烦渴者,为阳经之热也,发热兼厥冷、下利清谷者,属阴经之热也。阳热宜清,白虎解毒辈也。阴热宜温,四逆白通汤也。

    【注】翕翕、蒸蒸发热,俱有汗,二证相类。若以翕翕之表热,误为蒸蒸之里热,下之则逆;若以蒸蒸里热,误为翕翕表热,汗之转伤。翕翕之汗热虽同蒸蒸,扪之自温,不似蒸蒸之汗热、扪之自有热气透手也。其间或有疑似难辨,又当审小便之白赤,舌苔之润燥,自可决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