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寻源》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作者: 吕震名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按心下悸.是心阳虚.脐下悸.是肾气动.肾气一动.便有凌心之势.若俟其奔豚既作.则补救已晚.亟当乘此欲作未作之时.预伐其谋.桂枝保心气.茯苓泄肾邪.甘草大枣培土制水.煮以甘澜水.取其力薄.不致助水也.再论桂枝加桂汤.不用茯苓者.以气已从少腹上冲心.难恃茯苓渗泄之力.故寄重任于桂枝.以助心阳而伐肾气.此则水势尚在下焦.尚堪培土以制水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