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诸阳受热,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热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凡见眼闭目红,神昏语短,眩冒迷妄,烦躁漱水,狂惊谵语,鼻衄唾红,背冷足寒,四肢厥逆,胸腹急满,大便黑利,小便频数,皆瘀血证也。不必悉具,但见一二,便作血证主张。
初得此病,急宜用药。至于陆续不已,经数时而腹痛者,此又难于料理也。
经曰∶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犀角地黄汤。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此有两证,一阳毒,一阴毒。阳毒用升麻汤,阴毒用甘桔汤加半夏、生姜。
血热者,黄连阿胶汤、地榆柏皮汤、三黄泻心汤。
脉浮,发热,反灸之,必咽燥吐血,救逆汤。
咽喉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蜷卧不能自温,当归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