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补心,生血,去瘀
气平而降(《本经》∶微寒。宏景曰∶性应热)。味苦色赤,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后新生),安生胎(养血),堕死胎(去瘀),调经脉(风寒湿热,袭伤营血,则经水不调。先期属热,后期属寒。又有血虚、血瘀、气滞、痰阻之不同。大抵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百病散),除烦热,功兼四物(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为女科要药。
治冷热劳,骨节痛,风痹不随(手足缓散,不随人用。经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肠鸣腹痛,崩带症瘕(音“征加”。症者有块可征,瘕者假也,移动聚散无常,皆血病),血虚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疮疥、肿毒,排脓生肌(郑奠一曰∶丹参养神定志,通利血脉,实有神验)。畏咸水,忌醋。反藜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