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用名』吐丝子。
『产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炮制方法』将原药筛净灰尘及杂质,装入瓢内在清水中淘去砂子滤干水份,晒干或烘干。若制菟丝子饼取净菟丝子,投入甑内蒸或放入锅内煮熟,以吐丝为度,取出加面粉(药10斤,面粉1斤,并加适量开水拌匀,再投入木板压成2~3分厚,用刀划成6分长方块,晒干或烘干备用)。若取药入肾,用盐水炒(药1斤,盐6克化水30毫升,随炒随洒入盐水,炒至黄色为度。若取其活血,用酒炒(每斤药用白酒1两)酒拌入吐丝饼,候吸匀,投入锅内炒至焦黄色为度。菟丝子炒法与菟丝饼同。
『用量』9~15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