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常用名』吴萸、吴于子。
『产地』四川、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季节』4~5月采摘。
『炮制方法』拣去柄梗,筛尽灰尘,每10斤纯药用甘草半斤煎汁后,捞去甘草,加适量温水倒入缸内或盆内,再将吴茱萸投入甘草水内,泡半小时,捞起滤干水分,放簸箕内晒干,以降低毒性。为减除燥性,则用清炒法,取泡好的吴萸,投入锅内,用文火拌炒至颗粒裂开变焦黑色即可。也可用盐水炒,先取净药放盆内,用开水泡1小时,捞入簸箕内凉干,再投入锅内,每斤药用15克盐化水拌炒至发香气取出,焙干。还可用黄连水炒。
『用量』1~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常用名』吴萸、吴于子。
『产地』四川、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季节』4~5月采摘。
『炮制方法』拣去柄梗,筛尽灰尘,每10斤纯药用甘草半斤煎汁后,捞去甘草,加适量温水倒入缸内或盆内,再将吴茱萸投入甘草水内,泡半小时,捞起滤干水分,放簸箕内晒干,以降低毒性。为减除燥性,则用清炒法,取泡好的吴萸,投入锅内,用文火拌炒至颗粒裂开变焦黑色即可。也可用盐水炒,先取净药放盆内,用开水泡1小时,捞入簸箕内凉干,再投入锅内,每斤药用15克盐化水拌炒至发香气取出,焙干。还可用黄连水炒。
『用量』1~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