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常用名』粉葛、甘葛。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加盖润透取出,切成2分厚方块,晒干。若使药性温和,则用米汤汁炒,每斤药片用米汤汁4两,撒入药内拌匀,吸净后,投入锅内炒干,至深黄色或棕褐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内盖好,防潮及虫蛀。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常用名』粉葛、甘葛。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加盖润透取出,切成2分厚方块,晒干。若使药性温和,则用米汤汁炒,每斤药片用米汤汁4两,撒入药内拌匀,吸净后,投入锅内炒干,至深黄色或棕褐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内盖好,防潮及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