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炮制》 附子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乌附片、附块。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盐附子)用水洗净灰盐,倒入缸内,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换水2次,按时捞起滤干水,用磁盘刮去黑皮,随刮随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药用甘草5斤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浸1~2天捞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净切成1分厚片,入蒸笼内,一层生姜片一层附片,用武火蒸3小时,取出摊开,立即摊冷后,拣去生姜。又将药片倒入铁丝网内,放在炕箱内,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产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晒,晒后易碎。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