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世医得效方》 血气

    作者: 危亦林

    治血风,血气等疾。

    五灵脂(炒,一两)莪术桂心芸苔子(炒。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大钱,酒半盏,煎八分,疾作热服。

    治血气不和,作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

    真蒲黄(炒)荜茇(盐炒)上等分,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不饮,米饮下,一二服即

    治一切血气,脐腹撮痛,及产后恶露不行,儿枕块痛。

    血竭没药(大熨,细研)桂心当归(去尾)蒲黄红花木香延胡索干漆(炒)赤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下。

    治妇人、室女七情伤感,遂使血与气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甚作搐搦,经候不匀,但是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服之。

    当归(去芦,酒浸,锉,炒)延胡索(炒去毛)蒲黄(炒)赤芍药官桂(不见火。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食前温服。吐逆,加半夏、橘红各半两。

    治妇人、室女月水凝滞,胁肋胀刺,脐腹痛不可忍,及恶露不下,血上攻心,迷省。应有血气腹痛,并治。

    牡丹皮(去木)赤芍药蓬莪术(炒)荆三棱(锉,各用煨)刘寄奴(去梗)熟地黄(酒炒)上用前五味,以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

    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

    橘红(二两)延胡索(去皮,醋煮)当归(去芦,酒浸,锉,略炒。各一两)上为末,酒煮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艾汤或米饮送下。

    治血气心腹刺痛欲死,诸药不效,服此顿愈。

    五灵脂蒲黄(微炒。各等分)上为末,先用二钱,醋调,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治血气痛游走,及腰痛。

    上用莪术切片,干漆打碎,各二两,同炒令漆焦香,取出漆不用,只以莪术为末,温酒调下

    治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及诸般气痛。(方见前大方科心痛类。)

    治血气绞刺痛。(方见前。)

    治血气痞满刺痛,大效。(方见大方科诸气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