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三消》之论,刘河间之所作也。因麻征君寓汴梁,暇日访先生后裔,或举教医学人,即其人矣。征君规诣其家,求先生平昔所着遗害。乃出《三消论》、《气宜》、《病机》三书,未传于世者,文多不全。止取《三消论》,于卷首增写六位、藏象二图,其余未遑润色,即付友人穆子昭。
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时觅官于京师,方且告困。征君欲因是而惠之,由是余从子昭授得一本。后置兵火,遂失其传。
偶于乡人霍司承君祥处,复见其文,然传写甚误,但根据仿而录之,以付后之学人,详为刊正云。
时甲辰年冬至日锦溪野老书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三消》之论,刘河间之所作也。因麻征君寓汴梁,暇日访先生后裔,或举教医学人,即其人矣。征君规诣其家,求先生平昔所着遗害。乃出《三消论》、《气宜》、《病机》三书,未传于世者,文多不全。止取《三消论》,于卷首增写六位、藏象二图,其余未遑润色,即付友人穆子昭。
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时觅官于京师,方且告困。征君欲因是而惠之,由是余从子昭授得一本。后置兵火,遂失其传。
偶于乡人霍司承君祥处,复见其文,然传写甚误,但根据仿而录之,以付后之学人,详为刊正云。
时甲辰年冬至日锦溪野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