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图6-14 )
颈内静脉是头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颈静脉孔处续于颅内乙状窦(硬脑膜静脉窦),起始处膨大称颈静脉上球。颈内静脉上端位于颈内动脉的背侧,靠近咽的外侧壁,然后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并与迷走神经一起被包于颈动脉鞘内,在锁骨的胸骨端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下端也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球的上方有一对瓣膜,有时下方也有一对瓣膜,以防止血液逆流。
颈内静脉接受脑、面部和颈部的静脉血。颈内静脉包于颈动脉鞘内,肩胛舌骨肌的中间腱以结缔组织固定于鞘壁,肌肉收缩的牵拉,使静脉管壁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但当颈内静脉损伤时,由于静脉管腔不能塌陷,加之胸腔负压的作用,可能吸入空气造成气栓。
颈内静脉的颅外属支,收集咽、舌、甲状腺、面部和颈部的静脉血,这些属支多在舌骨大角附近汇入颈内静脉。
(一)面前静脉anterior facial vein面前静脉收集面部的静脉血,在面部与面动脉伴行,越过下颌骨体下缘,斜向后下行于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表面,在下颌角稍前下方,接受面后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的汇入,然后跨过舌动脉、舌下神经、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结构表面。于舌骨大角处,汇入颈内静脉。
(二)面后静脉posterior facial vein(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颌内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下行至腮腺下端,分为前、后二支。前支向前下汇入面前静脉,后支向下穿颈深筋膜浅出,与耳后静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三)咽静脉pharyngeal vein起于咽壁处面的静脉丛,注入颈内静脉,位置较深较高。
(四)舌静脉lingualvein收集舌的静脉血,与舌动脉伴行,在舌骨舌肌后缘穿出,于舌骨大角处,汇入颈内静脉。
(五)甲状腺上静脉superior thyroidveins通常有两条,从甲状腺上部起始,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约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注入颈内静脉。
在颈动脉三角处,由上向下有面前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静脉位于颈动脉鞘表面。在颈外动脉结扎时,切开颈深筋膜层后,在颈动脉鞘的表面,即可遇到上述静脉,必需慎重牵开或结扎。
图6-14 头颈部的静脉
(六)甲状腺中静脉middle thyroid vein有无和大小均不恒定(约半数人有)。自甲状腺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起始,向外横过颈总动脉前面,在肩胛舌骨肌上腹后方,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手术时,分离甲状腺和颈动脉鞘时,应先结扎此静脉,以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