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噎膈,水肿,便秘,腰、膝、腿痛。
【应用】本穴又名下陵、鬼邪,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其下合穴。向本穴发气导引,有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本穴与曲池相伍发气导引,有通调阳明经气,调理脾胃、肠道和保健之功能。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二卷。辨外惑、内伤的区别。凡精神刺激、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噎膈,水肿,便秘,腰、膝、腿痛。
【应用】本穴又名下陵、鬼邪,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其下合穴。向本穴发气导引,有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本穴与曲池相伍发气导引,有通调阳明经气,调理脾胃、肠道和保健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