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十八法
心俞,各灸二七壮,主心病,老小减之。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皆灸之。
卒心疝,暴痛汗出,刺大敦,左取右,右取左。男左女右,刺之出血立已。
侠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名曰上门。主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各灸随年壮。
凡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手不得上头,灸肩 百壮。穴在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
当心下一寸,名巨阙。主心闷痛,上气,引少腹冷,灸二七壮。
脉不出,针不容两穴,在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
健忘忽忽,针间使入五分,掌后三寸。
心中懊 ,彻背痛,烦逆,灸心俞百壮。
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
心痛,冷气上,鸠尾上二寸半,名龙颔,灸百壮,不针。
心痛,恶气上,肋痛急,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
心痛暴恶,气叉心,灸巨阙百壮。
心痛,胸胁满,灸期门,随年壮。
心痛坚烦,气结,灸大仓百壮。
心痛曝绞,急欲绝,灸神府百壮。附∶鸠尾正当心,有忌。
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忌针两乳间。
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
心痛,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一十八法
心俞,各灸二七壮,主心病,老小减之。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皆灸之。
卒心疝,暴痛汗出,刺大敦,左取右,右取左。男左女右,刺之出血立已。
侠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名曰上门。主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各灸随年壮。
凡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手不得上头,灸肩 百壮。穴在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
当心下一寸,名巨阙。主心闷痛,上气,引少腹冷,灸二七壮。
脉不出,针不容两穴,在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
健忘忽忽,针间使入五分,掌后三寸。
心中懊 ,彻背痛,烦逆,灸心俞百壮。
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
心痛,冷气上,鸠尾上二寸半,名龙颔,灸百壮,不针。
心痛,恶气上,肋痛急,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
心痛暴恶,气叉心,灸巨阙百壮。
心痛,胸胁满,灸期门,随年壮。
心痛坚烦,气结,灸大仓百壮。
心痛曝绞,急欲绝,灸神府百壮。附∶鸠尾正当心,有忌。
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忌针两乳间。
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
心痛,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