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寒。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病,今诸竹内往之,亦可代用。
吴僧赞宁笋谱云∶镛竹笋出广州,此本竹绝大,内空容得三升许米,交广以来,人将此作升蓼,言天蓼如云雀说竹黄是南海边,竹内尘沙加于竹凝结沈存中梦溪补笔谈云∶岭南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涧中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皆不可饮,唯剖竹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李中立曰∶竹黄形块大小散碎不同,体轻有黑白牙色之异,味甘,牙色者善,白者次,黑者下竹黄有从清来者恐是非真耳。又肆中采竹蓐,以假充非是,竹黄即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甘,寒。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病,今诸竹内往之,亦可代用。
吴僧赞宁笋谱云∶镛竹笋出广州,此本竹绝大,内空容得三升许米,交广以来,人将此作升蓼,言天蓼如云雀说竹黄是南海边,竹内尘沙加于竹凝结沈存中梦溪补笔谈云∶岭南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涧中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皆不可饮,唯剖竹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李中立曰∶竹黄形块大小散碎不同,体轻有黑白牙色之异,味甘,牙色者善,白者次,黑者下竹黄有从清来者恐是非真耳。又肆中采竹蓐,以假充非是,竹黄即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