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目风肿

    作者: 朱梓

    (附论)夫肝气有热。冲发睑。则令人睑肉暴肿。风冷乘之。则凝结不散。甚则长大冲肿。若梅李核。故谓之风毒。

    病源云。目为肝之外候。肝虚不足。为冷热所干。故气上冲于目。外复遇风冷所击。冷热相搏。而令睑肉结肿。或如杏核。或如酸枣之壮肿。而因风所发。故谓之风肿。

    茵陈蒿散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目风肿痛。

    茵陈蒿荆芥穗羌活(去芦)木贼(锉)旋复花石决明蒺藜子(微炒去角)草决明蔓荆子甘草(炙锉)芎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新

    防风丸

    (出圣济总录)

    治目风肿痛。

    防风(去芦)茺蔚子车前子知母(各二两)细辛(去苗叶)五味子(各一两半)黄芩(子大。每服三十丸

    蝉壳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眼目风肿。兼生翳膜等疾。

    蝉壳地骨皮黄连(宣州者去须)牡丹(去心)白术苍术(米泔切焙)菊花(各一两)龙胆(半两)甜瓜子(半升)上为末。每服一钱半。荆芥煎汤调下。食后临卧各一服。大

    栀子汤

    (出圣济总录)

    治风热毒瓦斯。忽冲眼肿。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

    卧。

    山栀子仁升麻决明子(微炒)黄芩(去黑心各三分)黄连(去须)干蓝叶大黄(锉炒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朴硝末半钱。

    煎两三沸放温服。临卧再服。

    秦皮洗眼汤

    (出圣济总录)

    治风热。目赤肿痛。

    大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眼风肿热。

    大黄(锉炒四两)麻黄(去根节)山栀子仁旋复花(各二两)甘草(炙锉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入朴硝末半钱许。食后临卧再服。

    胡黄连散

    (出圣济总录)

    治目风。睑暴肿。渐长大如梅李核。或肉肿

    痛。

    或小儿疳瘴。

    胡黄连菊花(各二两)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甘泉石(各一两)上为末。

    每服二钱。次用猪子肝二两。竹刀细锉。以新汲水二合。搅合。滤取汁调下。儿每服一钱。

    圆灵丸

    (出圣济总录)

    治目风肿。攀睛肤翳。赤脉肿。

    苍术(四两)黄柏(去粗皮)甘草(各一两)牵牛(用四两取末一两)荆芥穗(二两)上为末。用蒸饼去皮。以蜜水蘸。令干湿得所。杵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以荆芥茶嚼下。日三服。

    枳实汤

    (出圣济总录)

    治风肿目赤。胀痛大热。热泪出。

    枳实(去瓤麸炒)苦参车前子(各一两)黄连(去须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食后临卧服之。

    黄连丸

    (出圣济总录)

    治肝脏壅热。上冲眼目。令睑肉风肿。

    黄连(去须一两半)防风(去一两)恶实(炒二两)上焙过。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下。临卧再服。

    豉心丸

    (出圣济总录)

    治热目风肿。

    豉心(二两)黄连(去须三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下

    吹鼻散

    (出圣济总录)

    治眼风肿。

    枸杞白皮鸡子白皮(等分)上为末。研令极细。每日三上。吹鼻内。

    驱风散

    (出圣济总录)

    治目眼风。睑暴肿。凝结不散。甚则如梅李核。

    治目中风肿痛。除热揉眼方。

    用矾石三两。烧令汁尽。以枣肉膏和丸如弹子大。揉眼上下。食后。日三次。又方用石头垢着中。

    治风毒无见。千里望散。

    (出肘后方)用钱三枚。入鸡子内。好泥封浓一二分许。着灶中烧之。周时出当黑。刮钱上鸡子置石上。以干姜磨令细。以敷头。

    黄连散

    (出龙木论)以乳汁煎黄连。不以多少洗眼。亦治目中百病。点之效。

    糖煎散

    (出卫生家宝)

    治风肿热毒。赤肿眼。

    当归赤芍药甘草天花粉木通金银藤汉防己山栀子(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砂糖一块。弹子大。再煎一二沸。去滓。

    先熏后通口服。食后。候临卧时再服。

    宣风散

    (出保命集)

    治眼风毒肿。鼻中喷嚏多。大损而生疮

    川芎甘菊(各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上和匀。再研极细。少许鼻内搐之。

    一方

    (出海上方)

    治两眼如桃。

    用鹰爪黄连净洗捶碎。小盏留古老钱一钱于盏下。上面摊黄连。又其上以水国叶(即热水草也)二三十片。盖于黄连上。用水六七分。饭上蒸一两次。留令用当归三钱。点眼即愈。

    治目中风肿痛。(出本草)取薤白节截。于头肤上遍摩。肿痛即止。猝痛者止之。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