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治膝 酸痛(资生经)。穴三里治喉痹面肿。寒痹。膝 不收。穴阳交治膝 寒酸痛。足缓不收。湿痹足下热。穴条口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穴阴谷治脚膝无力。穴膀胱俞治膝股痛。穴合阳治腰膝拘挛。穴阴交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内筋络急。穴脾关治脚膝伸不得屈伸。脚冷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穴阳陵泉治膝痛不得屈伸。穴京骨治寒痹。膝不能屈伸。穴梁丘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穴阳关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膝膑痈肿不溃可治。溃者不治。穴犊鼻治膝股内痛。穴三阴交治膝胫内廉痛。穴交信治膝内痛。穴曲泉 膝关治心腹胀满。胃热不嗜食。膝 痛筋挛。手足不收履。坐不能久。穴悬钟。
疗膝冷痛不已。穴膝眼疗膝冷。穴伏兔疗腿膝酸痹。穴丰隆治膝外廉痛。穴侠溪 阳关主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喉痛。穴膝关治膝肿。内踝前痛。穴中封治膝内踝前痛。穴太冲治膝中痛不仁。穴犊鼻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膝胫酸痹不仁。穴光明疗膝痛痿。穴三里疗膝酸。穴风市疗膝重。穴承山王氏云。有弟行一二里路。膝必酸痛不可行。须坐定以手抚摩之。而后能行。后因多服附子而愈。予冬月膝亦酸疼。灸犊鼻而愈。以此见药与灸不可偏废也。若灸膝关。三里亦得。但按其穴酸痛即是受病处。灸之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