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令患人正坐。曲脊伸臂。以指揣项后脊骨。自第一 至第五 。逐 以墨点记之。令上下端直分明(墨点讫。便以蛤粉 干。即免有擦动)。自第四 至第五 。更以蜡纸或篾比量两上下相去远近。折为三分。亦以墨界脊上 间。取第四 下二分微多。第五 上一分微少。用浓墨圈定。此是灸穴。相去六寸之中。以为两穴高下远近之准。更墨两 。相去则同身一寸三分七厘微缩。有无大段。长短不同。以参合甲乙经。自大 至脊 并二十一 。共长三尺之法。若 骨分明。纵有不同。亦以 数为定。
若以大 至尾 骨一尺法校之。则令其人平身正立。用劲直杖子。从地比度至脐中心截断。回杖子于背上当脊骨中杖子尽处。即是第十四 下。第十五 上。当中命门穴也。又自命门穴上以同身寸量一尺三寸五分。即是第四 下。九分七厘。第五 上四分。其两旁各三寸。乃膏肓 穴也。若自第一 比向下。则当同身寸五寸一分。有余是也。然人身上下停。长短各自不同。大概当以 骨为定也。王冰注素问云。脊节为 。脊穷为 。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令患人正坐。曲脊伸臂。以指揣项后脊骨。自第一 至第五 。逐 以墨点记之。令上下端直分明(墨点讫。便以蛤粉 干。即免有擦动)。自第四 至第五 。更以蜡纸或篾比量两上下相去远近。折为三分。亦以墨界脊上 间。取第四 下二分微多。第五 上一分微少。用浓墨圈定。此是灸穴。相去六寸之中。以为两穴高下远近之准。更墨两 。相去则同身一寸三分七厘微缩。有无大段。长短不同。以参合甲乙经。自大 至脊 并二十一 。共长三尺之法。若 骨分明。纵有不同。亦以 数为定。
若以大 至尾 骨一尺法校之。则令其人平身正立。用劲直杖子。从地比度至脐中心截断。回杖子于背上当脊骨中杖子尽处。即是第十四 下。第十五 上。当中命门穴也。又自命门穴上以同身寸量一尺三寸五分。即是第四 下。九分七厘。第五 上四分。其两旁各三寸。乃膏肓 穴也。若自第一 比向下。则当同身寸五寸一分。有余是也。然人身上下停。长短各自不同。大概当以 骨为定也。王冰注素问云。脊节为 。脊穷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