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体

    我并不是学中医药专业的,设计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方案,仅仅因为公司里没有专业的人来做。从2004年设计第一个中药临床试验方案开始到现在,质量上不敢说,数量上是有一些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注:这里所说的中药新药,不包括那些从中药有效成份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那其实是化药。)

    设计中药的临床试验方案,感觉最拿不准的是疗效评价标准

    。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医的辨证施治,决定了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以及中药的疗效评价,都不可能做到象西医那样的

    特异性

    。可以说,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没有金标准。我在设计中药试验方案的时候,一般要参照相关论文中的疗效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多为症状积分量表形式,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各症状之间的权重如何?量表的可信度又有多高?没有人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而且这些量表的条目基本上都是依靠主观评测,很难排除不同研究者间的主观偏倚,就算是同一研究者,也很难做到评测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当然,在证候的规范化方面,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在做,但能够成熟地应用到临床试验中,尚需时日。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法,在中药的疗效观察指标中,加入一个客观指标。比如降糖中药的临床试验,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主要指标之一。这样,如果证候积分(即症状积分量表总分)的变化,与这个客观指标的变化相吻合,那么根据这个量表对中药新药进行疗效评价,可信度就相对高一些。另外,采用安慰剂对照,或者是建立在相同基础用药前提下的安慰剂对照,对于客观评价中药的临床疗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这样做有一个“

    风险”

    ,试验结果必须是阳性的,才能说明这个新药确有疗效。而采用阳性药对照,非劣效检验,对申办者来说,新药上市的风险就会降低,这也是很多药厂的做法,再加上主观的疗效评价指标,很难想象这样的试验结果,是否经得起推敲。所以,为了能够有一个尽量客观的疗效评价结果,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宜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同时建立疗效评价的SOP,规范研究者对受试者的病情评价(未完待续)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便秘呢也困扰很多朋友。那么什么叫做便秘?你是否有便秘?首先你要搞清楚。第一个是大便的周期的问题。首先一周之内大便小于三次。有的患者说你看我大便两天一次,这样的话肯定就不属于了。但是呢咱们讲三天一次,四天一次,这个就是便秘。第二个大便......
  • 大家好,最近呢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的特点是什么呢?二十四小时出汗,早晚都出汗,白天呢稍微移动吃点儿饭,大汗淋漓。晚上呢睡觉之后呢,半夜一看这个枕头上都湿了,都是出汗,那么这种汗呢它是有不同,白天的出汗我们叫什么呢?叫做自汗。那么自汗的原因是什......
  • 大家好,有人问他说天天放屁,他说排毒,这个天天放屁呢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首先从西医讲肠道菌群失调,第二个便秘,但是这俩是相关的,便秘有可能就是肠道菌群失调形成的。然后第三个肠炎或者可能有一些更严重点,可能有肠癌的反应。那么从中医辩证来说是......
  • 我们今天呢给大家呢简单的来说一下。那么第一个肺火,肺呢是为娇脏,既怕寒又怕热。受寒之后,寒气入里就会化热。就是我们讲的肺火,有咳嗽呀、痰黄这些表现,感冒加重之后浑身发热,然后灼伤肺经,会出现什么呢?就刚才说的那种肺火,甚至如果重的话,咳痰有......
  • 大家好,脑梗呢是我们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个病,发作之后症状轻的还好,症状重的呢整个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非常容易反复的发作。那么它反复发作呢就是有几个表现常见的啊,一个是四肢麻木。从中医讲它是一个血瘀的表现。当它这个血液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