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好肉桂(五分)当归(七分)桔梗(一钱)川郁金(八分)枳壳(七分)大黄(八分)浓朴(八分,姜汁炒)真紫苏子(八分,炒研)水一碗,煎六分,另加童便半盏,姜汁二茶匙,服二剂,又照后方服。
川贝母(一钱,去心)茯神(七分)赤芍药(七分)益母草(三钱)山药(四分)续断(一钱)麦冬(一钱,去心)远志(六分,去骨)丹参(七分)此方出自秘传已经万试万验,其效如神,救人无数。凡仁人君子见此方而能广传播者,积德宁有量哉!此二方不论男女,远年近日,各种吐血,只要现吐之日,先服前方两剂,随服后方十剂,无不立时全愈,永不再发。断不可服一切寒凉之药,如从前误服凉药,以致寒血凝滞者,服完此十二剂之后,皆已陆续咳吐声尽。不必再服,自然全愈,或身体虚弱另服六味地黄丸一斤,每日清晨以淡盐汤送下四五钱,或空咳不止,服健脾丸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