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查古籍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黄 丸(《圣惠》)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黄 麦门冬(去心) 茯神 北柴胡 甘草 生干地黄(各一两) 酸枣仁(炒)郁李仁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枸杞子 人参(去芦) 黄芩(各七钱半)百合 枳壳(去穣,麸炒) 赤芍药 知母 秦艽(各半两) 鳖甲(二两,制)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清粥吞下三十丸,无时候。
地黄煎丸(《永类》)解劳生肌进食,活血养心。
生地黄汁 杏仁汁 生姜汁 藕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各一升) 法酒(二升)沙蜜(四升)上慢火熬成膏,入后药;北柴胡(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山药 柏子仁(去皮,炒研) 远志肉 枳实(制炒)白术(各一两) 秦艽 苦梗(各二两) 麝香(半两,研) 熟地黄(洗、焙,酒蒸,四两)
上为细末,以前膏子和丸,如梧子大。食后甘草汤下二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