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薛立斋曰∶妊娠若饮食不甘,或欲呕吐,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若恶阻,呕吐,头眩,体倦,用参橘饮,未应,用六君子汤。若恶阻,呕吐不食,亦用参橘散。或饮食停滞,腹胀呕吐,此是脾胃虚弱,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汤不应,用平胃散加参、苓。
慎斋按∶以上一十三条,序胎前有恶阻呕吐之证也。凡妇人妊孕,其始证先见于恶阻。而恶阻,自《金匮》有绝之法而下,病机盖非一端。巢元方以下,主于气凝血聚。陈良甫以下,主于停痰积饮。若仲景《金匮》以寒治,太无、养葵作火论,于恶阻病机,可谓详悉。但胎前无寒,产后无热,此常法也。故恶阻呕吐,大抵寒者少,热者多。总属血壅胎元,脏气不能宣通,停痰积饮,郁热壅滞,变而为火,有热无寒,致生诸证。故丹溪、立斋论治,每以枳壳、紫苏、苏梗、木香、砂仁,为降气顺气之法,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薛立斋曰∶妊娠若饮食不甘,或欲呕吐,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若恶阻,呕吐,头眩,体倦,用参橘饮,未应,用六君子汤。若恶阻,呕吐不食,亦用参橘散。或饮食停滞,腹胀呕吐,此是脾胃虚弱,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汤不应,用平胃散加参、苓。
慎斋按∶以上一十三条,序胎前有恶阻呕吐之证也。凡妇人妊孕,其始证先见于恶阻。而恶阻,自《金匮》有绝之法而下,病机盖非一端。巢元方以下,主于气凝血聚。陈良甫以下,主于停痰积饮。若仲景《金匮》以寒治,太无、养葵作火论,于恶阻病机,可谓详悉。但胎前无寒,产后无热,此常法也。故恶阻呕吐,大抵寒者少,热者多。总属血壅胎元,脏气不能宣通,停痰积饮,郁热壅滞,变而为火,有热无寒,致生诸证。故丹溪、立斋论治,每以枳壳、紫苏、苏梗、木香、砂仁,为降气顺气之法,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