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拼音注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

    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

    来源

    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Prain ex Dun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贵州、云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主治感冒风寒,咳嗽气急,消化不良,气胀腹痛,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1~3钱。

    备注

    同属植物西南冠唇花M. delavayi Prain,在云南也叫野香薷,用全草治腹痛和风湿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冠唇花拼音注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

    野藿香、广藿香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Microtoena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Prain ex Dunn[Gomphostemma insuav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划,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1000m的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冠唇花,直立草本。茎高1-2m,四棱形,被贴生的短柔毛。叶对生;叶柄扁平,长3-8.5cm,被贴生的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6-10cm,宽4.5-7.5cm,先端急尖,基部截状阔楔形;下延至叶柄而成狭翅,两面均被微短柔毛,边缘具锯齿状圆齿。聚伞花序二歧,分枝蝎尾状,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开展的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小账约2.5mm,外被微柔毛,齿5,三角状披针形,后面一齿略长,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红色,具紫色的盔,长约14mm,上唇长约7mm,盔状,先端微缺,下唇较长,先端3裂,中裂片较长,舌状,侧裂较小,三角状;雄蕊4,近等长,包于盔内;花柱丝状,先端极不相等2浅裂;花盘厚环状,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圆状,长约1.2mm,腹部具棱,暗褐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主风寒感冒;咳喘气急;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泻痢腹痛;周身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 拼音注音Bā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性味苦、辛,温。功能主......
  • 来源玄参科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 tubiformis (Klotz.) Tsoo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利水涩精。......
  • 拼音注音Bān Dì Jǐn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边和园圃内。分布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
  •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茎入药。秋冬采收,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