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妇人怀胎有七月八月而似欲生者.宜凉血安胎.有过一年二年数年而不生者.宜补血行气治月分未足.痛甚欲产.
知母丸
(兼治难产子烦.)
知母(为末) 蜜丸.温酒下.或米饮亦可.每服二十丸.日三服.
槐子丸
槐子 蒲黄(等分) 为末.蜜丸.温酒下二十丸.以痛止为度.
又方
梁上尘 灶突煤.同为末.空心温酒下.二三钱.
(〔吴按〕灶突煤.即百草霜.烧草者佳.)
治过期不产.
加味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熟地 白芍(各二钱) 香附(钱半) 桃仁 枳壳(各七分) 缩砂 紫苏(各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