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蔷薇露

    《中药大辞典》:蔷薇露拼音注音Qiánɡ Wēi Lù别名

    阿刺吉(《群芳谱》),蔷薇花露(《新本草备要》)。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花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

    ①《群芳谱》:"能疗人心疾。"

    ②《纲目拾遗》:"温中达表,解散风邪。""散胸膈郁气。"

    ③《现代实用中药》:"治口疮及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服,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蔷薇露拼音注音Qiánɡ Wēi Lù别名

    阿刺吉、蔷薇花露

    英文名distilled liquiid of flower of Japanese Rose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群芳谱》:蔷薇露,出大食、占城、爪哇、回回国。今人多取其花浸水以代露, 或采茉莉为之。试法以琉璃瓶盛之,翻摇数四,其泡周上下者为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花的蒸馏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取蔷薇花瓣,拣净,用蒸馏法蒸取,收集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原形态

    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温中行气。主胃脘不舒,胸膈郁气,口疮,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30-60g。

    各家论述

    1.《群芳谱》 能疗人心疾。

    2.《纲口拾遗》:温中达表,解散风邪。散胸膈郁气。

    3.《现代实用中药》 治口疮及消渴。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药大辞典》:椿叶拼音注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医林纂要》:“甘苦辛,平。“注......
  •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
  •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时最易剥离。干皮可径从树上剥下;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
  • 拼音注音Chūn Pí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