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查古籍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答曰.积聚者.繇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其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然阳化气.气属于六腑.阴成形.形主于五脏.阳则动而不息.故聚者.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故谓之聚也.阴则定而守住.故积者.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乃谓之积也.积脉阴沉而伏.象阴体之沉静.聚脉阳浮而动.法阳性之浮高.然积病有五.随其五脏相传而生焉.经云.在肝则曰肥气.在心则曰伏梁.在脾则曰痞气.在肺则曰息贲.在肾则曰奔豚.故曰积聚之病.此可别也.
鳖甲丸.治小腹中积聚.大如七八寸盘面.上下周旋.痛不可忍.
鳖甲 官桂(各一两半) 蜂房(半两) 川椒 细辛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吴茱萸(各十八铢) 虫 干姜 牡丹皮 附子 水蛭 皂角(一本牛白角腮) 当归 赤芍 甘草 防葵(各一两) 蛴螬(二十枚) 大黄 虻虫 玄参(十八铢)
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日三服.加之.以效为度.
没药散.治妇人一切血气脐腹撮痛.
血竭(别研) 肉桂 当归 蒲黄 红花 木香 没药 玄胡索 干漆(炒令烟出尽) 赤芍(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食前.
紫金散.治妇人血气不和.血块疼痛.常服暖子宫.通经络.
橘红 枳壳 肉桂 玄胡索 甘草(炙各一两) 紫金牛(五两一本紫金皮) 当归(酒浸一宿焙干锉) 香附(炒去毛各三两) 南木香(半两生)
上为末.妇人室女月水不调.久闭羸瘦.苏木煎汤调下.白鸡冠花末煎酒调下亦得.每服一匙.常服安胎养气.临产横逆.葱白煎酒下.血气胀满.催生下死胎.煎枳壳酒下.地榆末煎酒下亦得.产后血运.头旋中风口噤.恶证发动.虚肿.豆淋酒下.产后恶血不止.血海衰败.赤白带下.胞漏.棕榈灰酒下.绵灰亦得.胎气绞刺.肋胁腹肚疼痛.炒姜酒下.心气不足.陈皮汤下.产后败血停积.攻刺腰痛.无灰酒下.日午临睡三服.忌生冷淹藏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