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合方治愈百合病

    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治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治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立方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皆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之法也”。临床所见,热病之后百合病较少见;情志不遂,化火伤阴所致百合病较多见。笔者临床所见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但凡有百合病所述症状者,恒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加减,疗效满意。

    患者,张某,女,66岁。于2009年5月就诊。自述两年多来心绪烦乱,纳食不香,心悸汗出,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腹胀纳差,大便时干时稀。曾按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及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不好。刻下症见:神清,忧郁,时而寡言少语,时而滔滔不绝,面色萎黄,形体较胖,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灰暗,少津,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阴虚内热,津亏气耗。治以养阴清热,生津益气。处方:百合15克,生地12克,知母30克,炒枣仁60克,川芎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枚(掰)。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并嘱逐步减少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量。

    5剂服完,胆怯易惊好转,失眠略有改善。但大便较稀,并有腹痛。上方加炒扁豆30克、沉香15克(后下),再服5剂,腹痛消失,胆怯明显好转,每晚可睡5个小时,期间醒两次,但能很快入睡。嘱停服抗焦虑、抗抑郁药。效不更方,宗上方加减60余剂,症状消失。患者惧怕病情反复,坚持服至100剂,宛如常人。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正所谓“合方治疑难”,本案患者性情刚烈,所愿不遂,郁火伤阴。肝血虚则胆气怯,胆气怯突出表现为遇事惊怕,甚则不敢独居一室。“肝藏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故不能寐,或寐而不安;肝气横逆,伤脾害胃,故出现纳呆腹泻。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养阴兼清气分、血分之热;以酸枣仁汤补肝血、敛肝气;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安神宁心。四方组合,共奏养阴、清热、补肝、健脾、宁心之效。

更多中药材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