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宝鉴》 二、瘀血阻滞

    「主证」 胎动胎音消失,腹部不再增大,或见阴道流血,其色紫黑,小腹疼痛,口出臭秽,面部青黯。舌青黑,脉沉涩。

    「病机」 瘀血阻滞,碍胎排出。

    「治法」 行气活血,祛瘀下胎。

    「方药」新法下胎方(《景岳全书》)加味。

    当归 厚朴 陈皮 朴硝 红花 牛膝 川芎 肉桂

    本方为新法下胎方加红花、牛膝、川芎、肉桂。

    方中厚朴、陈皮行气宽中;当归、红花、川芎活血祛瘀;牛膝引胎下行;肉桂温通助运;朴硝滑利下胎。

    若流血较多者,加蒲黄炭、茜草根、血余炭。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