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盆腔炎常指输卵管炎,通常由感染引起。
输卵管像两条手臂,从子宫底部向两侧卵巢伸延。
输卵管炎多见于性活动频繁的妇女。放置有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患病的危险性较高。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经阴道、子宫进入输卵管。感染很少发生在月经初潮前、绝经后和妊娠期间。最常见的是通过性交感染,也可以在分娩、流产时感染。
不常见的原因有放线菌病(一种细菌感染)、血吸虫病(一种寄生虫病)和结核病。有时在X线检查时,注入子宫输卵管的显影剂也可能导致感染。
通常是双侧输卵管同时感染,但往往是一侧较重。感染能扩散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一般卵巢对感染都有抵抗力,除非感染很严重。
【症状】
症状通常在行经后不久开始出现,下腹疼痛逐渐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感染初期,往往只有低热、轻到中度的腹痛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不多,给诊断带来困难。随后,出现高热、阴道脓性分泌物等典型症状,但衣原体感染时,分泌物并不增多。
感染常常导致输卵管堵塞,堵塞的输卵管内可以有积液,造成输卵管肿块,引起慢性疼痛、月经不规则和不孕。如果感染扩散到周围组织,可以导致瘢痕形成、腹腔器官间粘连,也可引起慢性疼痛。
输卵管、卵巢和盆腔内可能形成脓肿。脓肿如果未能用抗生素治愈,就需要外科引流。如果脓肿破裂,脓液溢入腹腔,症状会迅速加重,下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休克)。感染扩散到血液,导致脓毒症,可能危及生命。脓肿穿孔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诊断和治疗】
典型的症状,可以提示盆腔炎的诊断。盆腔检查和腹部扪诊时,压迫子宫颈及周围区域,患者会感觉剧烈疼痛。
通常,白细胞计数很高。从子宫颈、必要时从直肠和咽部取标本进行培养和显微镜检查,鉴别诊断病原微生物。后穹窿穿刺术是用一根穿刺针,经阴道壁刺入盆腔,取脓液标本检查诊断。也可用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观察。
通常在取培养标本后,立即使用抗生素。一般患者可在家里进行治疗,但如48小时后感染未能好转,应住院治疗。为了尽可能迅速、彻底地控制感染,可能要静脉滴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炎症持续的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导致不孕和其他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