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第144节 垂体疾病

    垂体为一豌豆状腺体,位于大脑底部一个骨性结构内(蝶鞍)。蝶鞍保护垂体,但仅为垂体留下很小的扩展空间。如果垂体增大,它常向上扩展、压迫传递视觉信号的那部分大脑,可能引起头痛或视觉损害。

    垂体:主宰腺

    垂体呈豌豆状,位于大脑的底部,产生多种激素,每种激素可影响机体的某个特殊部位(靶器官)。因为垂体调控着大多数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故常被称作"主宰腺"。

    主宰腺

    垂体调控大部分其他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反过来又受下丘脑调控。下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垂体正上方。垂体由两个紧密相邻的部分组成:前叶(前部)和后叶(后部)。下丘脑通过释放一些因子或激素样物质直接进入垂体的血管而调控垂体前叶(腺垂体)。它通过神经脉冲调控垂体后叶(神经垂体)。

    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最终调控甲状腺、肾上腺、生殖器官(卵巢和睾丸)的功能,调控乳汁的分泌和整个机体的生长。垂体也分泌激素使皮肤变黑及抑制痛觉。垂体后叶产生的激素调节水平衡,刺激哺乳妇女泌乳及子宫收缩。

    激素靶器官抗利尿激素肾脏b-黑素细胞刺激素皮肤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内啡肽大脑脑啡肽大脑卵泡刺激素卵巢或睾丸生长激素肌肉与骨骼黄体生成素卵巢或睾丸催产素子宫与乳腺催乳素乳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下丘脑或垂体通过它控制下的腺体(靶腺)所分泌的激素水平来确定需要多大的刺激或抑制来调节靶腺的活动。垂体(和下丘脑)产生激素并不都呈持续性分泌。大多呈脉冲式释放,每1~3小时一次,分泌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某些激素如促皮质激素调控肾上腺,生长激素调控生长,而泌乳素调控乳汁分泌,均遵循一种周期节律:一种激素水平的上升与下降是可预知的,通常觉醒前达到高峰,入睡前降至最低水平。还有一些激素同其他一些因素变化一致。例如,女性中调控生殖功能的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见第232节)。一种或数种垂体激素过度分泌或分泌不足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
  • 作者:
    张三锡
  • 作者:
    钱峻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