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肌腱炎是肌腱的炎症,腱鞘炎则是肌腱炎伴肌腱周围起保护作用的腱鞘的炎症。
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的圆形纤维性坚韧组织,腱鞘则包绕在肌腱周围。
大多数肌腱炎发生在中老年人,因这时的肌腱对损伤更敏感,但也会发生在从事剧烈运动和重复性工作的年轻人。
有些肌腱,尤其是手部的肌腱,极易发炎。从手延伸到拇指的肌腱炎称为德奎尔万病。炎症也可波及其他手指的肌腱,产生弹响(扳击指)。上肢肱二头肌的肌腱炎可引起肘关节屈曲或前臂旋转时的疼痛。
足跟的跟腱和足的肌腱也易发生炎症。
腱鞘可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痛风和赖特尔综合征等关节疾病而发炎。患淋病的年轻人,尤其是妇女,淋球菌可引起肩、髋、腕、手指、踝和足等处肌腱的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