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秘传眼科龙木论》 九 合药矜式

    作者: 未知

    凡眼病多因五脏壅热上冲使然,故汤饮之剂.不可见火.盖药性得火则热.投之脏腑.恰如扬汤止沸.非谓无益.

    又且害之.须是净洗向日.如遇阴雨.亦当风干.若食前补实等药.或炮或炙.一根据方法.今具于左.

    乌头、附子,生用去皮尖.熟则用灰火炮裂去皮尖.牡蛎生用则去泥.熟用盐泥固济.炭火烧通赤取净.须左顾者.

    诸角先镑治为细末.然后入药和合.宝石亦然.

    大黄.古方亦用湿纸裹煨.或甑上蒸.近世生用.当量虚实生熟用之.

    天麦二门冬、牡丹、巴戟天、远志、地骨皮、皆去心.茯苓去皮.芍药去心.补药用白者.泻药用赤者.当归去芦净洗.入补药则用水洗.烈日晒干.入汤饮酒浸十宿.羌活、黄连、藜芦.去根芦净洗.

    矾石.须于新瓦上或铜器中熬令沸.汁尽即止.石南.剔去叶嫩茎去大枝.

    菟丝子.酒浸曝干火焙.亦得用纸条子同碾即为末.又用盐拌碾则易碎.但只用酒浸烂而碾为膏.却焙再碾.念老鹰声不辄则易碎.

    杏仁、蕤仁湿去皮尖.柴胡、 本、前胡去苗洗净.桂心、陈皮去皮.枳壳去瓤麸炒.诸花去萼及梗洗净.香附子麸炒舂去毛.白僵蚕直者去丝嘴炒.防风去叉股者.蝎虫去足翅毒微炒.荆芥、白芷、白芨、白蔹不见火.蝉蜕洗去土晒干.微炒.细辛去叶洗净.

    乳香.寻常用.指甲爪、灯心草、糯米之类同研及水浸.乳钵研之皆费力,惟纸裹放壁隙中.良久碎.即粉碎.麝香须着少水研之.自然碎极细.不必罗也.

    炼蜜法.称蜜十两.水十两.同煎去沫.准令水尽.取出稀.称得净蜜十两.则是水耗而蜜在.庶不焦损.又每蜜一斤.只炼得十二两半或一分是实数.若火少火多.并用不得.

    凡膏中用蜡.皆烊搅调以和药.

    凡膏中用脂.皆先炼去草方可用.

    凡膏中有用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飞过如面.绞膏毕.乃投膏中.以物疾搅.勿使凝强不调.

    凡膏中用水银.须于凝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然.若水银误倾在地不可收.宜以雉尾收之.川椒亦嘉.

    凡药中用蜜.先称药末两数若干.次称炼了蜜与药等分.方可搜.搜毕.更于石臼中捣百数杵.视其色理协议为嘉.

    丸药末须用密绢作罗底.锉散药用竹筛筛过.方得药汁清利.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