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歌】得食即吐知为火,停久而来却是寒。久病胃虚因不纳,或缘气逆与停痰。食填胃口多生呕,新谷如何得下关。欲辨寒热虚实候,大微迟数脉中参。
【论】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皆主于脾胃。有胃寒者;有胃热者;有胃虚者;有痰隔者;有气滞者;有食郁热之不同,在乎参之以脉,验之以证,则虚实冷热之形无所逃矣。
【脉】呕吐无它,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数。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歌】得食即吐知为火,停久而来却是寒。久病胃虚因不纳,或缘气逆与停痰。食填胃口多生呕,新谷如何得下关。欲辨寒热虚实候,大微迟数脉中参。
【论】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皆主于脾胃。有胃寒者;有胃热者;有胃虚者;有痰隔者;有气滞者;有食郁热之不同,在乎参之以脉,验之以证,则虚实冷热之形无所逃矣。
【脉】呕吐无它,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