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明医指掌》 劳役内伤

    作者: 皇甫中

    负重作劳,致伤元气,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或黄 建中汤、六君子汤。劳者温之,非温热药也,宜温养之谓也。夏月劳碌内伤后冒暑汗泄,虚弱脉微者,清暑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并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黄 (蜜炙,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五分) 归身(酒洗,一钱) 陈皮(不去白,五分) 白术(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按∶经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是方参、 、归、术、甘草皆甘物也,故可以入脾而补中气。中气者,脾胃之气也。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柴胡引少阳之气上行而助春升之令也。用陈皮者,一能疏通脾胃,一能行甘温之滞也。

    如汗多,去升、柴加酸枣仁,夜间不寐亦如之。头疼加蔓荆子、川芎。如善嚏者,乃腠理不密,外邪所搏,加白芷、川芎。如脑痛或巅顶痛加 本、细辛。如口干或渴加葛根。有痰加贝母、前胡。泄泻加白芍、泽泻、茯苓。心胸觉痞闷,去黄 、升麻、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如嗽加桑白皮、五味子。如用心太过,神思不宁,或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石菖蒲、柏子仁。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如胃中湿痰加半夏。如大病后元气未复而胸满气短者,加橘皮、枳实、白芍。如有热加芩、连。

    调中益气汤

    治证同前。

    即补中益气汤去归身、白术,加苍术、黄柏、木香。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姜、枣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疼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利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

    黄 (蜜炒) 苍术(米泔制)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术(土炒) 陈皮(炒) 神曲(炒) 泽泻黄柏(酒炒) 当归 青皮(去穣) 麦门冬(去心) 干葛 甘草(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